说真的,最近朋友圈要是没几条福建舰的视频,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那画面,啧啧,歼-35黑乎乎的,跟个幽灵似的,“嗖”一下就没了。还有那个大家伙歼-15T,四十多吨啊,也被弹射器跟弹个石子儿一样扔出去了。我当时看的时候,就一个感觉,就是那种……心跳都快了一拍,感觉我们的海军,好像一夜之间就换了个人,直接就站到牌桌最中间去了。
可人一红吧,是非就多。马上就有人跳出来说,哎呀,你们这个设计不行,弹射器占地方,飞机不能一边起飞一边降落。我一听就乐了,这话说得,好像航母甲板是他家后院一样,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甚至还有更神的,说什么本来是蒸汽弹射,后来硬改的电磁,所以留了一堆毛病。
拜托,那是航母啊!几万吨的钢铁疙瘩,上面飞的都是几亿一个的宝贝疙瘩。甲板就那么大点地方,金贵着呢。降落的时候,那条斜角甲板就是生命线,万一没挂上索,飞机得立马抬头复飞的。你想想,这时候要是旁边弹射器上还有一架飞机正准备起飞,那不就亲上了吗?所以,回收飞机的时候,清空相关区域,这是保命的规矩,是常识!美国人也一样,福特号进行高强度回收作业时,也得把甲板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安全第一。拿这种国际通行的安全操作规程来说事儿,不是真不懂,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再说了,现代海战,谁还跟你玩那种一架一架起的添油战术?讲究的就是一波流,一个攻击波次几十架飞机,在最短时间里全部升空,形成一个拳头砸出去。那种一边慢悠悠地起,一边慢悠悠地降的画面,可能电影里好看,实战里就是拿飞行员的命开玩笑。
其实吧,吵这些表面的东西没啥意思。真正的硬菜,是那个电磁弹射本身。这才是我们跟美国人掰手腕的核心。你看啊,这里头有个技术路线的岔路口。美国福特号,它走的是中压交流。我们呢?后来者,看得更清楚,直接上了中压直流。这俩有啥区别?简单说,我们这个方案,能量转换环节少,结构更简单,零件也少,那自然个头更小,也更不容易出毛病。
这可不是我瞎吹,数据在那儿摆着呢。福特号那个弹射器,娇贵得很,之前披露的数据说平均弹个一百八十多次就得闹点脾气,可靠性一直让他们头疼。我们这个呢?据说是奔着几千次无故障去的。这差距,就不是修修补补能赶上的了。而且效率也完全不一样,我们弹一架据说只要45秒,人家要一分多钟。战争里,这几十秒的差距,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啊。
当然了,咱也得实事求是。福特号毕竟是十一万吨的巨无霸,吨位和甲板面积摆在那儿,能停的飞机也多。人家那个后勤保障,听说叫什么“一站式服务”,加油挂弹在一个地方搞定,效率确实厉害。我们在这方面肯定还有路要走,一口吃不成胖子。
但这都不影响福建舰的历史性地位。它是这个星球上第一艘,能用电磁弹射器把第五代隐身机和重型战斗机都送上天的航母!不管是金贵的歼-35,还是体重惊人的歼-15T,说弹就弹。这本身就宣告了,我们的技术,稳了!这底气,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啊,那些风言风语,听听就得了。它们越是着急,越是想找点茬,反而越说明我们走对了路,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处。从辽宁舰磕磕绊绊地学走路,到山东舰自己能独立行走,再到今天福建舰直接开始冲刺跑,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算数。福建舰,绝对不是终点。我敢说,这只是我们波澜壮阔的大航母时代的真正开篇。想想未来的004,甚至有朝一日我们自己的核动力航母……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