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对夫妇的145平新家,活成了邻居眼里的“装修教科书”。
建面145平、套内125平的房子,装修花了五个月,装好后还特意空置了四个月散味,把“安全”二字刻进了装修第一步。
客厅和阳台直接打通,拆了推拉门换落地大玻璃,视野像被“放大了一倍”;电视墙用石膏板做造型刷白漆,86寸电视往抽屉柜里一嵌,4.2米的大客厅看着清爽又大气。地面通铺750×1500的灰瓷砖,不做波打线和门槛石,环氧彩砂一填,地面像块“大灰毯”延伸到每个角落。无主灯用射灯+灯带+磁吸轨道灯,3500k的光温像傍晚的夕阳,暖得刚刚好。
卧室铺鱼骨拼木地板,床头半墙木饰面+乳胶漆调色,连窗帘都选了纯色款,看着“素”但越看越舒服。厨房做L型橱柜,吊柜到顶、柜门无拉手,连台盆都贴着窗户放,采光通风全占了。最聪明的是次卧室和书房打通,钢琴往窗边一摆,空间一下活泛了。
这套装修最戳人的,是“少即是多”的智慧。
现在很多人装修爱堆造型,结果家里像“装修材料博览会”,但这对夫妇反其道而行——客厅不做吊顶不装主灯,反而用无主灯把层高“偷”出来;阳台不搞花架子,直接塞进去洗衣机、烘干机和洗衣池,储物功能拉满;厨房不做明拉手,柜门一闭合,墙面像“长”出来的一样。这种“减法设计”反而让空间有了呼吸感:通铺的瓷砖让客厅、餐厅、阳台连成一片,像把几个小房间“捏”成了大平层;纯色的墙面和窗帘不抢戏,反而衬得沙发、装饰画这些“主角”更有味道。
“留白不是空,是给生活留位置”,他们家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装修不是堆材料,是让日子过得顺溜。
装修想少踩坑,记住这三个“土办法”:第一,动工前先“模拟生活”——把家具尺寸画在地上,模拟每天起床、做饭、追剧的路线,哪里磕磕绊绊,哪里就该改;第二,造型能省则省——石膏线、波打线这些“面子工程”,住半年就看腻了,不如把钱花在瓷砖通铺、柜子到顶这些“里子”上;第三,材料别贪“贵”求“对”——乳胶漆选浅色准没错,耐脏还显大;地板选鱼骨拼别贪便宜,不然缝对不上看着像“补丁”;最后,装完别急着住,哪怕用了环保材料,也像这对夫妇一样晾够时间,毕竟“健康才是最好的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