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研制歼20?全球隐形战机为何纷纷借鉴美国F-22?

2025-10-10 19:51 112

现在,全世界装备的五代战机其实就三款:美国的F-22、F-35,还有中国的歼-20。

要是大家认真看一眼的话,会发现世界上所有的“隐身战机”在外表设计上其实差不多,几乎都有相似的轮廓。

像美国的F-35,这架飞机的前端设计基本上是照着F-22的样子照搬过去的。至于日本、韩国还有土耳其他们那些所谓的“隐身战机”——心神、FK-21,以及可汗战机,外形上也跟美国的F-22挺像的。

只有中国的歼-20,因为采用了鸭翼设计,外形看上去好像算个“另类”。

为何世界各地的隐身战机大多都在模仿美国的F-22,而没有哪个国家去跟中国的歼-20学习借鉴呢?

F-22的气动外形其实非常保守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简单的:F-22的外观设计比较容易模仿,而歼-20的外形就难以复制。

作为世界上首款五代机,F-22的气动外形设计其实算得上挺保守的。

很少有人知道,美国F-22战机当年其实并不是喊着“高端战机”的旗号,而是被定位为一种“低价五代机”。

其实,美国空军最开始打算生产和服役超过750架的F-22战机,可没想到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把后续的F-22订单都给砍了,结果服役的数量就被控制在了180多架了。

当初美国在搞五代机研发时,可不止一个方案在竞争,很多方案都比F-22的设计更激进,技术难度也更高,成本也就更贵,结果在角逐中就败了下来。

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得数诺斯罗普·格鲁曼的YF-23战机啦。

YF-23跟现役的F-22比起来啊,最大优势就在追求更强的隐身效果和更优秀的机动性能。

为了达到更强的隐身水平,同时在超音速巡航时也能保持不错的气动效率,YF-23采用了一种比较特别的菱形机翼设计。

除了那对菱形机翼,YF-23战机在外形上还挺特别的,就是它的“V型尾翼”。

别家的战机尾翼通常都直直地“插”在机身上,可YF-23呢,它的尾翼就像用剪刀剪下来一块,还没完全摘下来似的,还翘起来一样,挺别致。

这样一来,它的尾翼和机体之间的角度就不是一般的锐角或钝角,而是一种“尖头”状弧线般的角度,挺特别的。

这些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YF-23战机的隐身性能,后来美国军方面的检测结果也表明,YF-23在隐形效果、速度以及机动灵活性方面,超越了F-22的原型机——YF-22。

不过,YF-23战机的麻烦在于,它的许多设计都挺极端的,比如那菱形机翼和“弧线夹角”,虽然能提升隐身性能,可也会导致涡流变得更加复杂。

要是设计得不错,也还能凑合,要是一旦不好,飞机坠毁的可能性可是就难以控制住了。

要知道,因为采用的技术太激进,YF-23战斗机的花费也变得难以掌控,估计每架价格要达到3亿美元,比当时YF-22预计的8000万美元贵了不少。

因此,现在美国空军用F-22战斗机,基本上也是为了降低风险和减少花费的一种明智选择。

其他国家既没有美国的技术细节,也缺乏美国的资金实力,自然会像美国那样,倾向于采取“稳妥的方案”。

不过呢,作为世界另一大军事强国的中国,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都不输给美国,所以也有条件去选择更大胆、激进的方案。

歼-20的飞控

比起F-22战机呢,中国的歼-20在设计上显得更为大胆和前卫。要走这样一条激进的路子,地克服两个关键技术难题,一个是飞行控制系统,另一个则是风洞测试的技术。

在飞行控制方面,歼-20采用的鸭翼布局,让飞机的升力变得更大,不过也带来一个麻烦,那就是鸭翼附近的气流变得特别复杂,大量涡流的出现会对飞机的飞行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确保飞机保持平稳飞行,战斗机得配备一套强有力的飞控系统,这套系统在飞机摇曳不定的时候能帮忙“调节”一下,让飞机稳得住,飞得稳。

关于这点,其实还有个挺有趣的例子可以说明,那就是航模。

很多玩具厂家都喜欢按照现役战机的外观来制造可以飞的航空模型,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中美目前服役的五代机。

但是各位要是稍微了解一下这些航模的情况,就会发现中国五代战机的模型其实挺复杂的。

三代机和四代机的航模都能挺稳定地飞起来,美国F-22战机的航模也能正常飞行,不过用中国歼-20的外形造的航模,飞起来就摇摇晃晃的,想要稳稳当当地飞还是挺困难的。

一直到2025年为止,还没有哪个航模厂商能做出在飞行中鸭翼还能动的歼-20战机航模。

这事儿充分证明,歼-20的外形设计挺前卫的,没有一套厉害的飞控系统,根本别想让它飞得稳当。

歼-20的风洞

要在风洞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一架外形设计相当激进的飞机,必须经过各种风洞测试,才能确保它在空气动力学上没啥大问题。

只有当飞机通过风洞里各种严苛的测试后,科研人员才能了解它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表现,然后才能据此开发出相应的飞行控制系统。

现在在风洞领域,中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比如说,全球速度最快的风洞——JF-22风洞,能模拟30马赫的风速,这个可是中国制造的。相比之下,咱们美国的风洞技术已经停滞了大半个世纪了。

苏联解体后,美国基本没有再建什么新的大规模风洞,接着研发的飞行器主要靠超级计算机来做模拟。

不过啊,空气动力学本身就是个“混沌力学”,到现在还没有哪个数学家或者技术专家能搞出一套通用的公式,把所有的空气动力情况都给算明白。

因此,那些特别极端的飞行器造型,得靠风洞试验才能搞定。

美国的风洞技术已经三十年没什么新进展了,这算是它在六代机和高超音速导弹领域比不过中国的一个关键原因之一。

其实,其他国家在飞控技术和风洞技术方面,要想赶超中国,难度也是挺大的。

中国追求的“激进设计”完全依赖于自身强大飞控技术基础和一大批高端风洞资源。能搞定歼-20的设计,这可不是其他国家轻易能跟上的,基本没法照搬。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