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老人刚到杭州就热晕被送回东北”的新闻引发关注。一位70岁老人从黑龙江到杭州游玩,因高温体力不支晕倒。这一事件为大家敲响警钟,夏季防暑不容忽视,特别是老年人。从中医养生理论出发,我们可以这样预防中暑。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夏季阳气旺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气血运行也更为活跃。但同时,高温易使人出汗过多,导致气阴两虚,这也是老人在杭州易中暑的原因之一。《黄帝内经》提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养生重在顺应自然,保护阳气,避免过度耗散。
饮食上,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多吃清热解暑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西瓜等。绿豆性凉,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功效,煮成绿豆汤,是夏季防暑佳品;冬瓜含水量高,能清热利水、生津止渴,可煲汤或清炒;苦瓜味苦性寒,能清暑泻火、明目解毒,凉拌或炒食皆可;西瓜水分足,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作用,被称为“天生白虎汤”。
此外,还可适当喝些荷叶茶、金银花茶,帮助清热解暑。生活作息方面,要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昼长夜短,可适当晚睡早起,但要保证充足睡眠,中午最好午睡30分钟至1小时,以补充精力、养心安神。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保持在26℃左右为宜,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身体不适。运动锻炼不可少,但要选择合适时间和方式。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可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度,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和津液。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夏季防暑,中医养生有诸多方法。大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