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难民这事儿,很多人都觉得是人道主义问题,咱们得伸出援手。可你知道吗?现在这套管理难民的规矩,竟然是70多年前为了防止苏联老大哥抓回逃跑的人而临时搞出来的!
一个意外诞生的制度
1951年那会儿,欧洲刚打完仗,到处都是逃难的人。当时制定《联合国难民公约》,说白了就是为了保护那些从斯大林手下逃出来的人,别让他们被抓回去受罪。条约规定很简单:只要你有“合理的恐惧”,就能申请庇护,而且绝对不能被送回危险地方。
不过这套规矩现在彻底玩不转了
为啥这么说?你看看现在的情况就明白了。特朗普当总统那会儿,基本上把所有人的庇护资格都给砍了,除了南非白人。他准备用来赶走非法移民的钱,比很多国家的军费开支还要多!
欧洲那边也不好过,连社会民主党都开始和右翼民粹主义者站一边了,态度越来越强硬。
钻空子的人太多了
现在全球有9亿人想永久搬家,可穷国的人想合法移居富国?门都没有!于是很多人就发现了一个“后门”——申请庇护。
过去二十年,这些人不再偷偷摸摸翻墙了,而是大摇大摆走到边防那里说:“我要申请庇护!”为啥?因为他们算得清楚,庇护申请得审批好几年,这期间他们可以换个身份,找份工作。
现在欧盟的庇护申请,大部分都被直接拒了。选民们看到这种情况,当然觉得制度被人玩坏了。这种边境乱象直接催生了民粹主义的崛起,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背后都有这个因素。
真正的难民有多少?
目前因为战争、灾难、迫害流离失所的人约有1.23亿,是2010年的三倍!部分原因是现在的战争打得更持久了。
2023年,经合组织国家收到了270万份庇护申请,创了新高。不过说句实在话,这个数字和整个问题的规模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
就近安置才是王道
最靠谱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在离难民老家更近的地方给他们安排住处。比如乌克兰人跑到欧洲,叙利亚人去土耳其,苏丹人到乍得。
为啥这样做好?第一,迁移距离短的难民更容易回家;第二,文化相近的地方更容易接纳他们;第三,成本更低。
联合国难民署在乍得,平均每天花在每个难民身上的钱还不到1美元!富国与其把钱花在本国的旅馆和律师费上,不如直接资助难民机构,能帮到更多人。
谁能跑到富国?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这里有个残酷的真相:能够完成长途跋涉到达富国的,往往不是最绝望的人,而是身强体健、相对有钱的男性。
从叙利亚跑到土耳其的难民什么人都有,可跑到欧洲的叙利亚难民,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是其他难民的15倍!2015-2016年德国向叙利亚人开绿灯,结果100万已经在土耳其安全落脚的难民又跑到欧洲找高工资去了。
选民的态度很明确
民众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他们希望自己国家能决定让谁进来。这不意味着拒绝所有寻求庇护的人,而是要改变现有的激励机制。
从安全国家跑到富国的移民,不应该被考虑给庇护。对于已经到了的,应该送到第三国处理。政府要是想接收远方的难民,可以在难民来源地直接挑选,因为联合国早就给他们登记造册了。
第三国处理不是新鲜事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想把寻求庇护者送到阿尔巴尼亚审理;特朗普曾想把非法移民送到南苏丹,可南苏丹条件不行。关键是找到安全的第三国,这样就不违反“不驱回”原则。
富国联合起来谈判,比如像欧盟那样,就更容易跟第三国达成协议。一旦明确非法移民得不到任何好处,选择这种方式的人就会大幅减少。
劳务移民是另一回事
边境秩序恢复了,就能更理性地讨论劳务移民问题。富国其实需要外国人才,很多地方需要年轻人去农场和养老院工作。有序的人才流入对双方都有好处。
积压问题怎么办?
处理之前非法入境者的积压问题确实头疼。特朗普提出的大规模驱逐政策既残酷又烧钱。更好的做法是让已经扎根的人留下来,同时确保边境安全,改变未来移民的激励机制。
谁来建立新体系?
说到底,如果自由主义者不建立一个更完善的体系,民粹主义者就会建立一个更糟糕的体系。
现在的难民制度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零件老化,运转不灵。当年为了解决欧洲战后问题而设计的规则,面对今天这个冲突频发、交通便利、工资差距巨大的世界,确实力不从心了。
真正的出路在哪里?
关键是要把真正的难民保护和经济移民区分开来。前者需要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救助,后者需要合理的劳务输入政策。
现在这种混为一谈的做法,既让真正需要保护的人得不到及时救助,又让经济移民走上了危险的非法路径,还给了民粹主义者炒作的话题。
各国政府需要勇气面对现实,既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又要维护国家主权。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需要智慧平衡的复杂工程。
民众的担忧是合理的,政治家的承诺需要兑现。建立一个既能保护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又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新体系,需要各方坐下来好好谈谈。
毕竟,这个世界已经等不起了。你觉得现在的难民政策还能撑多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