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号”航母被两架老飞机逼到掉头,这事听着像段子,可它真就发生在2023年南海。甲板上水兵抬头一看,轰-6K肚皮离桅杆不到五十米,机翼下的鹰击-12弹头锃亮,那一刻十万吨钢铁秒变菜鸟,舰长直接打满舵跑路。谁也没想到,六十岁的“六爷”还能把美军吓出一身冷汗。
把时间往回拨到1958年,中国空军穷得叮当响,图-16的图纸还是苏联老大哥喝醉后甩下的。专家一撤,工厂里只剩散件和俄语说明书,工程师抱着字典啃,一边拆一边猜,硬是把零件拼成能飞的铁疙瘩。第一批发出去的涡喷-8,飞三百小时就喘得跟拉风箱似的,油耗高得能喝干一个小油箱,地勤天天骂娘,可骂归骂,飞机还得飞,数据一点点攒,毛病一条条改,就这么把基础给垫上了。
早年的轰-6只能背三吨铁炸弹,腿短得从华东起飞都摸不到冲绳。改到轰-6K,换发、减重、塞满新航电,油表指针能多划一千公里,载弹量翻着跟头往上涨,六个挂点全挂鹰击-21,单枚一千五的射程加上十马赫的冲刺,航母再大也成了活靶子。空军内部有句话说得好:飞机老不怕,只要导弹新,照样能教新人做人。
有人算账,一架全新战略轰炸机够买十架轰-6K,可十架“六爷”一次能扔出六十枚高超音速快递,饱和攻击下再大的防空圈也得被啃出窟窿。日本杂志给过一组数字:图-160载弹二十七吨,轰-6K挂十二点七吨,价钱却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性价比直接杀疯。巴铁曾问价,八千六百万美元打包飞机加三枚鹰击-21,印度一艘驱逐舰十一亿,对比下来,炸弹还没飞,账目已经分胜负。
2024年南海打靶,轰-6J一发C-602把退役的“基德”级拦腰砸断,二千吨的钢铁瞬间断电沉入海底,现场画面传到美军第七司令部,据说值班参谋沉默了三分钟,只憋出一句“我们得重新算射程”。他们以前把航母安全圈划在九百公里,现在导弹射程拉到一千五,算上轰-6K自身航程,关岛都在打击弧里,再算上加受油型轰-6N,夏威夷也睡不好觉。两百多架“六爷”排排站,一波齐射上千枚高超音速,换谁心里都打鼓。
老飞机能熬成新平台,诀窍就在“拆东墙补西墙”。轰-6K的数字化飞控成熟后,直接搬到运-20身上,运油-20能给歼-20空中喂奶,核心技术就是当年从“六爷”肚子里抠出来的。空中加油这一套,最早也是在轰-6N上先开刀,把弹舱改成油箱,管线怎么走、阀门怎么防漏,试飞员拿命试出来的数据,后来原封不动套到运油-20,七十五吨输油量就是这么攒出来的。看似老旧,其实每个螺丝都在给下一代装备踩坑探路。
有人嫌轰-6不隐身,飞得慢,可空军没把“六爷”当传统轰炸机用,它现在是导弹卡车,任务是把快递送到发射点,剩下的交给高超音速弹头。飞机不用冲进火网,在安全区松开机钩就能掉头,导弹自己会以十马赫的速度去找船。美军推演过,如果八架轰-6N同时升空,配合卫星和中继制导,航母编队得面对四十八枚鹰击-21的俯冲,宙斯盾再能装弹也扛不住这样密度的突防。
更现实的是数量。美军现役B-1B、B-2、B-52加一起不到一百四十架,俄罗斯图-95、图-160、图-22M也就一百一十架,中国轰-6系列一口气两百多,还在产。量大管饱的好处是随时能保证有飞机在天上,今天你在东海见两架,明天南海又冒出四架,轮班骚扰,让对方防空神经一直紧绷。心理学上叫“狼来了效应”,雷达兵天天盯同一型老飞机,时间一长也会疲惫,谁晓得哪一次机翼下挂的是真杀器。
空军内部把轰-6比作“移动的东风快递中转站”,说法糙,理不糙。东风-26从陆地发射,位置固定,航母还能算提前量;轰-6K能飞,发射阵位天天换,航母算得过来也追不过来。再配合运油-20,航程拉到五千公里,整个第二岛链都在机动包围圈。以前讲“岛链封锁”,如今老飞机挂新弹,反过来把岛链切成几段,攻守之势无声换位。
网上总有人吐槽机头还保留老式领航舱,看着像上世纪的老古董,可设计师保留它并非怀旧,那就一块整流罩,里面塞的是卫通天线、红外搜索、数据链节点,比玻璃罩子实用得多。外形不变,瓤子全换,敌人用老雷达扫到的是熟悉的反射信号,真正的工作模式早已切换成加密跳频,这点“壳新里旧”的小心思,省钱又能让对手误判,何乐而不为。
六十年来,轰-6一路打补丁,发动机、航电、挂架、油路,能换的全换,不能换的改,硬生生把一台五十年代的老车升级成能跑智能系统的混动越野。它不再是简单的轰炸机,而是远程打击体系的试验田,更是中国军工“花小钱办大事”的活样本。新轰炸机哪天正式揭盖头,“六爷”也不会退休,两百多架体量摆在那里,改成电子干扰机、空中通信中继、甚至无人机母舰,都有想象空间,平台寿命起码再续二十年。
夜幕再降,南海的机场跑道灯火通明,轰-6K列队滑出,轮胎碾过混凝土的接缝发出砰砰闷响,机舱里飞行员轻轻握住操纵杆,屏幕上闪烁的航点一路向东。几十公里外,航母雷达值班员盯着荧光屏,心跳比上次快半拍——他清楚,那些看似老态的机身里,装着能让海面开锅的利齿。老骥还能伏枥,只是槽里添的不再是草,而是高超音速的烈火。下次“里根号”还敢不敢靠那么近,谁给句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