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真正能让人眨眼间富甲一方的人,也见过十年如一日搬砖填坑的“期货守夜人”。期货市场,永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张明伟的故事,说起来像是二十几岁的金融小说里头最让人眼红的情节——从4000块干到上亿,不过在黑色幽默泛滥的行业里,这套“低开高走”的剧本,能上演的人寥寥。大多数账户,结局更像是“高开低走”——开盘多希望,收盘一地鸡毛。
有时候我想,把交易室的监控调出来,看着天黑又亮,一摞摞成交单像极了法医桌上的案卷。张明伟刚入期货那几年,日子一点都不光鲜。他干过导游、市场、甚至卖过房子——“生活日线”如同五分钟K线,上下翻飞。07年入市,头三个月本金只剩下零头,年关临近,拿着最后的2000块过节,能明白那种“押注最后一枪”的窘迫。(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把剩下的钱再投进市场,还是拿来续命?)
08年账户只剩4000块——人到谷底,反而逼出了些“变态的清醒”。那段时间他开始琢磨日内交易的门道,四个月后是50万。郑州的房、车,账户里留着10万继续做单,生活的K线终于反转,成了“右侧交易”的样本。期货这行,确实喜欢点赞逆袭故事,但我只相信一件事:极限下的理性,比天赋重要。
说说他的期货技术分析。张明伟主要做一个品种,专注日内短线,每天盘结束就清仓,不留隔夜风险——这点我深有体会。每晚锁上办公室,心里都舒坦些。短线的本质就是“活得当下,死不留遗憾”,不念过去,不问未来。
他只看均线,主要用5分钟和15分钟K线。20日均线上方做多,下方做空。这逻辑简单直接,没啥花里胡哨——有点像法医验尸时“两点一线判断死亡时间”。他还有一条铁律:如果一进场就亏了,证明预判错得离谱,“止损”要坚决得像手术刀切脓包。如果一进场就赚钱,那就让利润顺着行情奔跑,以趋势为师,不看账户数字。
如果说上面这些是“表层功夫”,那张明伟还有“三套理论内功”,对短线交易尤其重要。突破交易原理最像刑侦里“案发现场的第一次突破”:关键支撑位和阻力位是案情转折,价格突破那一瞬,就是决胜点。震荡平台突破、收敛三角形突破……每一种图形都是线索组合。短线高手识别突破,比隔壁小区舞剑的大爷还麻利。
再说三浪结构交易原理,这个玩意借鉴的是波浪理论,大意是:第一浪启动,第二浪回调,第三浪主升。操作逻辑是“平台突破即启动浪”,随后一波行情上涨,多头获利平仓,价格回调。如果回调没跌破平台最低点,那就大胆跟进主升浪。我个人把这套逻辑等同于“案情侦破三部曲”:线索初现(启动),矛盾爆发(回调),水落石出(主升)。
右侧交易原理更像后验推理:观察一波下跌行情结束后的反弹,如果反弹后再度下跌没破新低,那多头可以逢低进场。简单说是“守株待兔,但绝不死等左侧”。
这些交易原则,归根到底是:专注单品种,精研基本面,关注联动品种,严格止损。我见过太多“满仓赌风口”的一夜暴富,也见过一把梭哈后直接掉入深渊。“交易之道,避险为先,止损为王”。没有止损就像验尸不做防护,迟早会出人命。
说到这里,冷静下来聊聊现实。期货日内短线能不能让所有人都富起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张明伟几十倍、几千倍收益率就像黑夜里的极光。你跟他做同样的品种,看同样的K线,照抄均线和突破,他赚你亏,天经地义。期货不是训练有素的技术可以复刻的考试,而是随时可能“翻案”的案件。行情变化、品种特性、市场情绪,政策调控,每一个变量都能让一夜暴利变成一夜暴毙。有时候一套成功体系就是一具逐步腐烂的尸体,只是没被发现而已。
这一行业里,“严格止损”每个人都在说,真正做到的没几人。无数交易者迷信亏损会反弹,涨了还要再涨;但市场面前没有绝对的主观,只有冷静地看着自己的仓位像水流一样流失,敢于关掉电脑,才算合格。
也有人觉得只看均线太简单,对复杂的行情没用。但人性往往在简单中露出最深的裂痕。技术指标再多,模式再花哨,到了实战,常常变成“本能反应”,靠的是多年的尸体堆砌出的经验。张明伟那套三浪、右侧、突破,表面是技术,底层其实是“逻辑和警觉的自我修剪”。看懂行情,是“从自我怀疑到自我放弃”,最后再爬回来。
有点像法医“验尸流程”:找到致死点,排除噪音,专注主因,不被花活干扰。市场会骗人,人不会骗人。交易和验尸一样,最怕脑补与自信。
讲了这些,其实并没什么浪漫。期货高手和法医一样,夜夜守在尸体和盘口之间,用冷静与麻木换一口饭吃。有些躺在亿万身家的“黑色神话”,未必能复刻,有些只能成为他人轰轰烈烈的“后视镜”。
只是每次案件收尾,面对市场的下一波冲击,或者你也会想——你觉得自己的“止损底线”到底在哪里?有时候不是止损做得不够好,而是对止损的定义根本理解得不够深。期货上的赢和输,真的只是技术和策略的差别吗?还是一种对风险边界的感知能力?
你会怎么做,把4000块变成50万,还是让最后的4000块变成一条教训?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