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急剧减少,四成不愿生育,养老金难题突出,或步日本后尘

2025-10-07 21:06 199

欧洲正在重复日本的错误?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整个欧洲都面临着类似的人口减少问题。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看看日本的经历,就明白事情远比表面复杂。

欧洲的生育率低得让人担忧,整个欧盟平均每位女性一生只生1.46个孩子,而要想让人口维持平衡,这个数字至少得有2.1。

具体来看,西班牙和意大利排在最末端,每位女性平均仅生1.2个孩子,德国情况稍微好些,达到1.5,法国依靠完善的福利体系勉强撑到1.7,但仍然没达到理想水平。

这组数字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1989年日本的生育率降到了1.57,那时候没人觉得这是个大麻烦,大家都沉浸在经济腾飞的喜悦中,东京房价在三年内涨了三倍,年轻人忙着在大城市拼搏。

没人料到,这竟然是人口崩溃的开端。如今日本总人口只有1.23亿,政府预测到2100年可能会降到7500万,百年时间里人口减少了快四成。

欧洲年轻人遇上的难题和当年日本几乎一模一样,柏林的房价在十年间涨了70%,伦敦和里斯本更厉害,里斯本甚至飙升了120%以上。

在大城市,年轻人得把超过40%的收入用来交房租,想买房几乎成了梦。独立公寓纷纷变成了合租房,卧室还被隔成了小隔间,这样的生活环境,让生孩子成了一种奢望。

养育孩子的花销也高得吓人,欧洲的育儿机构调查显示,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父母得花费超过20万欧元。在德国,35到44岁未生育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明确表示经济压力是她们不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意大利的情况更夸张,七成年轻人依然和父母同住,不是他们不想独立生活,而是真的承担不起房租和日常开销。

观念的转变也起了很大作用。如今,欧洲的年轻人对婚姻兴趣越来越低,认为没有必要通过结婚来证明感情。而调查显示,差不多有四成年轻人担心气候变化,觉得现在生孩子不太负责任。

稳定的伴侣关系减少,比单纯选择不生育的影响更大,因为它直接扼杀了生育的可能性。

老龄化的连锁反应

日本已经体验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个退休老人都由七个劳动年龄人口支持。

如今,这个比例降到了两个,意味着缴税、养老和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负担落在了更少的人肩上,欧洲正迅速接近这个关键拐点。

德国和法国的养老金开支早已突破政府预算的20%,医院和养老院人员严重短缺,自2010年以来,法国和德国护理职位的空缺数量激增了超过50%。

一方面需要照顾的老人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这种矛盾只会更加突出。

农村衰落的现象最明显,意大利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农村房屋空置,葡萄牙的产科病房一个接一个停业,并非资金短缺,而是孕妇数量大幅减少了。

东欧某些村庄情况更糟,年轻人全跑光了,只剩老人孤零零地守着空荡的村庄,房屋和道路逐渐被大自然侵蚀。

城市表面上看着挺正常,其实变化正在悄悄发生。欧洲有80%的GDP都是城市贡献的,工作和机会都扎堆在那里,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涌向大城市,乡村则越来越空荡。

这种不平衡比当年日本的问题更大,日本在经济最旺的时候至少完成了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欧洲很多地区还没赶上这一步。

税收负担悄悄变成了致命威胁,欧盟的每位居民每年得掏出5000欧元来支持养老金开支。

年轻人一上班就得面对沉重税负,存钱买房和养孩子难上加难,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压力山大,不敢生娃,孩子少了,未来劳动力紧缺,税负加重,年轻人更不敢生。

日本用三十年时间说明了这个循环有多难打破,从“失落的十年”到现在,不论怎么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育率,人口减少的情况一直没改变。

2024年日本新成年人数只有106万,创下历史最低,比去年减少了6万,这个情况可能在十年后也会出现在欧洲。

政策工具箱的局限性

欧洲国家可没闲着,匈牙利对有孩子的家庭发钱,孩子越多补贴越大,可生育率还是只有1.5。意大利靠着1欧元卖房招揽人口,结果收效不大。

几乎全部欧洲国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移民上,2022年欧盟净流入了250万移民,数字看着挺多,专家却指出得至少翻一番才够维持人口稳定。

移民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劳动力不足,德国的护理行业和法国的农业都严重依赖外来劳动力。

移民带来的麻烦不小,像意大利极右政党就是靠反移民口号赢得支持,瑞典的移民问题甚至引发了街头暴动,英国脱欧也和对开放边界的不满密切相关。

改革养老金制度难度非常大,法国试图把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4岁,结果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加油站瘫痪,学校关闭。

大家其实都清楚养老金账户快见底了,只是没人愿意自己先吃亏,这种僵局日本以前也碰到过,最终只能靠不断上调消费税来弥补缺口。

虽然法国托儿所普及率很高,还有每月育儿补助,但鼓励生育的政策收效并不大,生育率从之前的2.0降到了1.7,在欧洲算是偏高的了。

年轻人说得很直接:光靠发点钱根本不行,没房子、工作不稳、养不起孩子,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谁还敢多生呢。

技术发展带来的替代效果没那么灵验,欧洲央行提醒,现在的人口减少或许会让本世纪中叶的经济增速降到1%以下。欧洲经济太靠劳动力撑场面了,劳动产出占了整体经济产出的半数。

再先进的机器人也代替不了护士和教师这类职业,更别说像年轻人那样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了。

未完成的转型挑战

人口减少不一定全是坏事,比如欧洲的住房紧张和城市拥堵,理论上都会随着人口减少而得到缓解。东京现在的房价比三十年前还要便宜,年轻人买房的压力也轻松了不少。

不过,这种“好处”是通过经济停滞换来的,日本在过去三十年间,GDP增速一直徘徊在大约1%的水平。

欧洲的福利系统根本撑不住人口减少的打击,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就是靠在职员工养活退休人员的。

劳动年龄的人口一旦减半,只能大幅度降低养老金,或者把税率提高到让人吃不消,这两条路都会引起社会骚乱。

创新动力会受到影响,年轻人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是创新的中坚力量。这些年日本在科技领域的突破越来越少,和人口老龄化有直接联系。

欧洲要是再犯老毛病,那些曾让人骄傲的科技巨头和奢侈品牌,可能就没法保持优势了。

日本的经历很有警示意义,他们用三十年时间说明,人口问题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生育激励政策得持续一代人才能显现成果,移民政策必须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经济转型更是异常艰难。

欧洲眼下面临的抉择都颇为棘手,拖延只会让问题愈发复杂难解。

欧洲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日本,还没定论,但有一点很明确,人口危机带来的影响远比任何经济危机更深远。不只是报纸上的数字,而是真实发生的事实,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