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政收紧,货币宽松空间有限,关税收入减少影响经济

2025-09-11 17:28 126

没有货币,财政就真的成了问题吗?这话要搁群里说,估计会引来一堆表情包:一个现金掉进桶里的、一张“地球人都知道”的、“这还用问?”——是啊,可问题还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大家瞧瞧,今年市场上联储宽松预期的火越来越旺,说“降息要来”的话题都快烂大街了,仿佛美联储再不“宽松”就要欠大家一个小蛋糕。可这事儿吧,不止是央妈单方面唱主角,财政政策也悄悄摸进了聚光灯下。发债的节奏、政府花钱的速度,甚至白宫关税行政令被判违法这些“边角料”,现在都开始往市场主线上“凑热闹”了。杰克逊霍尔会议后,市场那点“衰退+宽松”的情绪又被点燃,最新就业数据不给力,大家伙的神经立马就紧绷起来——降息好像就成了默认答案,市场甚至巴不得联储再使劲儿踩油门。

不过,亮面大家都盯紧了,暗线却挺容易被忽略。讲的是啥?就是去年底那一波减税法案带来的宽财政预期,现在似乎开始冒头了。你仔细琢磨:如果白宫被判关税违法,要摘掉那口“关税锅”,再没有关税收入这招数,美国政府的宽财政还能玩啥花样?长端美债收益率就像按不住的弹簧,白宫难不成真打算一直“按兵不动”?

想深一点,这里有个“烧脑”情景题等着咱。假如最高法院坚决不改口,“关税违法”坐实,连带着芬太尼关税一起泡汤,CBP(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数据可不是摆设,4到7月光相关关税就搞出来720亿美元,关税税率还有8月以后的上调,年化预算直奔2000亿美元!赤字率至少跟着“向上突破”0.7个百分点。原本有这部分进账,美国财政还能多喘几口气,关税没了,财政窟窿谁来补?

别忘了,疫情后美国财政政策一度是经济增长的“最后保底”。去年三季度那波财政水退下去之后,经济增速已经肉眼可见地“走低”。剔除进出口和库存这俩大波动项,美国2024第三季度到2025第二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速从3.8%直接落到1.6%,手里的钱不跟上,经济下行就是主旋律。可是,就在这关键档口,7月份那场“及时雨”——新减税法案——被市场拿来当宽财政的延续,真让人有点捉摸不定。

咱们来拆一拆。减税法案里头是啥玩意?简单点说,就是给企业砸了个“减税永久化”,加码军费,但绿色能源、医保还有食品券补贴却被砍了,组合拳下来对经济刺激作用其实不咋直接。全看企业和居民的操作,大家投不投资、愿不愿意多消费,弄不好还跟预期差挂钩。要问哪个更给力?“政府超额支出”其实才是最灵的招。减税固然拉点动能,但真要看刺激效果,还是要看政府能不能打开上限花钱。

这就引发了债务上限的新悬念。减税法案真正的鸡血来自5万亿的债务上限,但发债不是说发就发——时机极其讲究。你赶在利率高位发债,未来可用的钱就被利息支出压瘪了,反之趁低利率多发点,财政能多顶住些日子。财政部长贝森特身为“老江湖”,这算盘肯定比谁都精。他不慌不忙地按兵不动,为啥?还不是为了等联储宽松,把债务成本压下来再发长债,不然长端债券投资者的预期都崩了,谁还买你的账。

不过,死守阵地也不是没代价。无论长债短债,高利率都是“鸡肋”:债务置换必须用更高的利率,直接推高美债加权平均利率。说到底,财政收入没怎么涨,反倒利息支出“芝麻开花节节高”。对美国财政来说,“非利息支出”才是稳经济的关键,但这部分空间在高利率之下就被一路压缩。数字不会说谎——2020年疫情后,基准利率低得离谱(0.25%),财政部及时发了许多国债,这让平均国债利率非常低。自打2022年“加息模式”开启,短债到期期限一到,必须换新债,高利率让平均利率一路飙高,去年年末美联储降息100bp只是缓一口气,新发债利率依然不低,结果到今年7月,未偿国债平均利率嗖嗖飙到3.352%。

大家得有点感受,利息支出是怎么一步步“蚕食”掉财政空间的。国债规模在涨,国债利率走高,联邦政府利息支出水涨船高。2024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债利息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这个数够兜几座大城市了。财政部数据表明,非利息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从2020年巅峰期的95%一路降到现在的85%左右,同期利息支出占比从5%不到涨到将近15%。而利息赤字率占总赤字率的份额也从2020年的10%蹭蹭涨到2024年的近一半。

这趋势还真没完。“市场都说”联储9月再降25bp,但以后能降多少,没人说得清。当前存量美债利率仍比新发债低,降息放缓,置换债务成本还会继续提升,利息支出继续膨胀。CRFB(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基线预测,美国利息赤字率会从2025年的3.2%一路上行至2035年的4.1%,非利息赤字率那头,则从2.5%缩水到只剩1.7%,直直掉了0.8个点。

说到这儿,不妨自己算下账:假设未来一年存量美债利率冲到3.5-4.5%,赤字率维持在5.9%,那么每涨1%利率,非利息赤字率就要缩水0.9%。对应区间里,非利息赤字占GDP比将从2.5%降到少到只剩1.4%。换句话说,经赤字率的“水分”挤掉后,财政能为经济提供的有效支撑正经打了折扣。高利率压得美国财政空间越来越逼仄,连带着经济潜力也“被瘪”了好大一截。

接着预测,如果财政乘数按0.7算(学界普遍0.3-1区间,这儿取中间值),假如债务利率每蹿高1%,GDP增速就要被拖慢0.6个百分点。那财政刺激到底怎么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答案只有两个,一是甩手再增发美债,把可花钱的财政空间撑开;二就是压着联储大幅降息。可是这路子都不美。

先说发美债。要保证2025年非利息赤字率水平,2026年总赤字率必得从5.9%抬到6.8%,其中利息赤字率再上0.1个百分点,直冲4.4%。压力大不大?白宫也不傻,比起硬顶扩赤,联储降息才是见效快的“灵丹妙药”。要想存量利率守住3.3%不升,需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至少砍个100bp。债务付息压力一缓,财政空间还能保留。

说到底,市场情绪再怎么跳,短期内货币财政联动都低,至少这个四季度甚至明年上半年,美财政空间还是在收缩档位上,真正能撑经济的力道有限。滞胀的基本面就跟对着市场做定价“打麻将”一样——你老想走高,现实偏要扒你一层皮。

现成资产配置思路大家也不难琢磨:贵金属依旧是压舱石,美债期限结构还远没见顶,市场要是再担忧美国信用问题,大概率只会高不会低。风险资产这头,海外优质价高的要见好就收,要么切换防守阵地,否则来波调整没地方跑。加密币这东西现在跟美股联动太紧,货币属性和风险资产属性已经难辨,交易结果看更像是“风险资产”多过货币本体。

当然,风险还是有:美国经贸政策只要一变脸,关税要是扩得出乎意料,可能牵连全球经济下行,加大市场波动。投资的人要有随时躲雨的准备,别被市场风口“吹迷糊了眼”,别拿自己的钱包去赌那些没谱的预期。

总看下来,财政收紧——哪怕不是绝对收缩——现金水流变细,货币宽松空间又绑着联储节奏,关税这道“窗户”一合,米缸里的钱就变成了头号难题。长久下去,还真不是凭一两剂降息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美国财政和经济的“托底法宝”被现实慢慢拆解,走到今天这个局面,怕是还要捱着磨难慢慢熬。

聊到这儿,咱倒想问问你:美国这样货币和财政都受限制的状态下,大家觉得还能有什么突破口?是真的掏空了所有工具,还是还有啥我们忽略的门道?欢迎你下方给我留言聊聊自己的看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