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大戏将落幕?两把利剑悬在泰国政坛头顶
曼谷的空气里,除了雨季的湿热,还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街头小贩的吆喝声依旧,湄南河的渡轮照常穿梭,但政治圈里的老江湖们,嗅觉灵敏得像猎犬,他们知道,一场决定很多人命运的风暴,正在酝酿。
风暴的中心,是那个离开泰国十五年,归来仍能搅动风云的人物——他信·西那瓦。这位前总理,就像一出永远演不完的泰剧主角,他的人生剧本,总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拐出一个惊心动魄的弯。
现在,两把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悬在他的头顶,剑尖对准的,不光是他个人的自由,更是整个西那瓦家族的政治根基,以及现任政府那看似稳固、实则脆弱的权力平衡。
第一把剑,磨得锃亮,刻着“冒犯君主”的罪名。这事儿得追溯到2015年,那时候他信还在海外流亡,在接受一家韩国媒体《朝鲜日报》采访时,几句评论被认为影射了枢密院,触碰了泰国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刑法第112条,也就是俗称的“冒犯君主罪”。
在泰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条法律像一把悬在所有人头上的戒尺,一旦被认定触犯,惩罚是严厉且不容置喙的。他信的律师团队,堪称泰国法律界的“梦之队”,他们正在拼命地从当年的采访录音、文字记录里寻找每一个可能的漏洞。
他们辩称,采访内容被断章取义,他信的本意并非如此。就连前副总理威萨努这样的政坛老油条,也出来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暗示案子的证据链条似乎并不那么天衣无缝。这给了外界一丝想象空间,觉得他信或许能像以往无数次那样,在悬崖边上跳一曲探戈,然后安然无恙地退回来。
可这终究是与虎谋皮。在泰国,当政治需要法律服务的时候,法律的条文往往会变得异常“灵活”。这把剑会不会落下,何时落下,用多大的力道落下,背后牵扯的,是无数双看不见的手在角力。
如果说第一把剑还带着些许“技术性击倒”的悬念,那第二把剑,就显得简单粗暴,直指人心。这把剑的名字,叫“特权”。
去年他信戏剧性地回国,落地就被送进监狱,本以为是“王者归来,甘愿受罚”的剧本。可谁能想到,他在监狱里待的时间,可能还没普通人排队办个证的时间长。转眼之间,他就以“健康问题”为由,住进了警察医院14楼的“豪华病房”。
这一住,就是半年。这半年里,泰国普通民众每天看着新闻,想象着那位前总理在视野开阔的病房里,究竟是怎样一种“服刑”体验。公众的怒火,就像被堵住的下水道,一开始只是咕噜咕噜冒泡,后来就开始往外喷涌。
人们质问,法律的尊严何在?公平正义又在哪里?凭什么一个富可敌国的政治人物,能把监狱变成私人疗养院?这事儿闹得太大,反对党磨刀霍霍,民间团体义愤填膺,连当初为他信回国铺路的保守派盟友,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如今,最高法院要对这件事给个说法了。和前一个案子不同,这个案子的证据几乎是铁板钉钉。从医院的入住记录,到主治医师的证词,再到他那看起来“精神矍铄”的状态,每一个细节都像一颗钉子,把他钉在了规避刑罚的耻辱柱上。
兰实大学的政治学者乍杜鹏,这个在泰国政坛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明白人,把话说得很透。他形容他信现在的处境,就像是战场上一个“弹片落点”。炮弹一旦炸开,碎片会朝四面八方飞溅,炸伤的绝不止他信一个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女儿,现任总理佩通坦。她能坐上总理宝座,很大程度上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是她父亲用自己回国当“人质”换来的政治交易。现在,“人质”自身难保,这个交易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
泰国政坛的玩法,向来讲究一个“半途换马”。当初与为泰党(他信家族的政党)联手组阁的那些保守派势力,本就不是什么真心朋友,更像是一群暂时搭伙的赌徒。他们当初选择与为泰党合作,是为了阻止那个更让他们害怕的改革派新星——前进党上台。
那场2023年的大选,前进党异军突起,赢得了最多的选票,却被保守派硬生生挡在了权力门外。这种“赢了选举,输了政府”的局面,才催生了为泰党与军方背景政党“握手言和”的奇特联盟。这个联盟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不信任和算计。
现在,他信这根定海神针一旦晃动,那些“盟友”们的心思立马就活泛起来。他们会不会觉得,西那瓦家族的利用价值已经到头了?是不是该把这匹“马”换掉,扶持一个更听话、更没有历史包袱的代理人?
政治风向的转变,可能就在一夜之间。乍杜鹏的担忧不无道理,他信的任何一个判决,都可能成为压垮现任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自保,为泰党政府或许只能更加依赖那些小党派,用更多的利益去收买他们的忠诚,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他信和他所代表的政治模式,正在把泰国拖入一个恶性循环。他习惯了用金钱和权力摆平一切,习惯了在规则之外寻找捷径。他以为这次回国,也能通过一笔幕后交易,换来一个安享晚年的结局。
可惜,他似乎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低估了时代的变迁。今天的泰国,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那个他可以呼风唤雨的泰国了。新一代的年轻人渴望变革,旧有的权贵阶层对他充满警惕,他曾经的“红衫军”支持者,也因为他与军方妥协而感到被背叛。
他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被各方势力拉扯、利用,却又无法真正掌控自己命运的符号。他想东山再起?乍杜鹏摇了摇头,认为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能不能再起,而是能不能体面地落幕。
如果他能坦然接受司法的裁决,哪怕是输,也能为这个撕裂的国家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让政治回归到正常的轨道。可如果他继续挣扎,继续试图通过拉拢权贵集团来翻盘,那最终只会把整个国家拖下水。
看看泰国的边境治理就知道,当高层的政治家们忙于内斗和权谋时,国家的实际问题就被搁置了。走私、贩毒、非法入境,这些问题因为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而愈演愈烈,受苦的,终究是边境线上的普通百姓。
他信的故事,说到底,是泰国过去二十年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一个民选总理,被军事政变推翻,流亡海外,又以一种近乎屈辱的方式回归,最终可能还要在监狱里度过余生。这其中,有他个人的悲剧,更有这个国家难以愈合的伤痕。
两场审判,两份判决,很快就会有结果。但无论结果如何,泰国政治这出大戏,都不会轻易落幕。他信这个曾经的主角,或许即将退场,但他的幽灵,恐怕还将在湄南河上空盘旋很久,很久。这片土地上关于权力、民意与传统的缠斗,远未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