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实现全面解放,这一消息令毛主席倍感欣慰。四天后,即5月5日,新华社正式发布了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一封贺信,该信是致参与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全体官兵的。
广东地区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成功突破了敌军来自陆、海、空三方面的防线,在琼崖纵队及海南民众的鼎力支持下,顺利在海南岛实施登陆,并迅速清除岛上残余敌人,圆满达成了全岛解放的任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特此向所有参与海南岛解放战役的指挥官、战士,以及为战役提供支持的广东地区军民,表达诚挚的祝贺。同时,也向长期英勇斗争的琼崖军民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国人民解放军需借鉴海南岛战役中的宝贵经验,积极筹备,致力于解放台湾、西藏,以期彻底肃清所有残余匪患,继续前行。
收听到广播中的通报,参与海南岛战役的第十五兵团所有官兵均感到十分喜悦。对于这次历经艰辛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众人心中思量着庆祝的方式。
【杨迪:我们可以去酒店吃】
5月1日,海南岛迎来解放的时刻。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回想起琼崖纵队在岛上长达23年的坚守,内心深受触动。他认为,随着海南岛的解放,是时候彰显琼崖纵队的功绩了。
接着,邓华转向站在身旁的第15兵团作战科负责人杨迪,对他言道:
海南岛战役的迅速胜利,得益于冯白驹同志所率领的琼崖纵队在岛上长期不懈的斗争及他们提供的坚实支援。琼崖纵队的紧密配合,对海南岛的解放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若缺乏他们的协助,解放进程不会如此顺畅。所以,在海口市举行的庆祝活动中,我们应着重强调琼崖纵队的贡献。对此安排,你有何看法?
杨迪稍作思索后,对邓华司令员提议道:“司令员,记得解放广州时,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琼崖纵队在冯白驹同志的指挥下,已坚持游击战争二十三年。如今海南岛已获得解放,我提议我们也为琼崖纵队举办一次入城仪式。在海口的这次仪式,可以让琼崖纵队的战士们参与,让海南岛民众亲眼见证他们子弟兵的风采,也让战士们感到自豪。”
采纳了杨迪的提议后,邓华立刻决定道:“这个点子不错。你还有其他什么考虑吗?”
杨迪提议道:“计划邀请40军与43军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及琼崖纵队的团级以上干部,齐聚海口市,共同举办一场胜利庆典。此活动旨在为各位提供一个相聚的机会。同时,考虑到40军即将撤离海南岛,此次庆典也可兼作40军的欢送仪式。两者合并进行,旨在营造热烈的氛围。”
采纳了杨迪的提议后,邓华深感欣慰,回应道:“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我正有此打算。这两件事情均涉及琼崖纵队,我打算征询冯白驹同志的看法,相信他会支持我的决定。”
随后,邓华微微颔首,嘴角上扬。他转向杨迪,吩咐道:“接下来的组织执行工作交由你负责。鉴于你曾参与组织过广州的入城仪式,对于这类活动有经验。关于召开团级以上主要领导的庆祝大会,你需与宣传部副部长戴夫进行沟通协作,督促他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推进。”
5月5日,通过广播接收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祝贺信息,众人皆感到十分欣喜。
当日,邓华接收到了中南军政委员会传达的庆祝胜利的通知。遇见杨迪时,邓华面带笑意地问道:“我负责的两项任务,已充分响应了上级的指示。关于这两项任务的执行进展,你们团队进行得如何了?”
邓华提出问题后,杨迪迅速向邓华概述了自己近期的筹备情况。他提到,自己已与琼崖纵队的领导成员进行了商讨,团队成员反响热烈,并对邓华邀请他们参与进城仪式表达了感激之情。
杨迪明确指出,琼崖纵队的成员们深信,进入海口市的日子终将到来,这一信念是他们持续斗争的动力。当得知有机会参与入城仪式时,众人反应热烈,纷纷主动请缨,希望能参与其中。
另外,杨迪提及:“计划安排琼崖纵队的直属队与独立团联合组建一支队伍,同时,其下属的三个总队也各自组建一支队伍,每队规模大约为1000人,总计四支队伍,人数约4000人左右。琼崖纵队的主要力量都将参与此次行动,这样才能充分展现他们的强大实力。”
针对这一情况,邓华表达了赞同意见,并进一步指出:“琼崖纵队的游击战术十分精湛,然而他们缺乏系统的队列训练。我所期望的,仅是他们的队伍排列与行进节奏能达到基本统一。关于这一点,希望你能尽快协助他们进行训练。”
得知杨迪已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预备,邓华表现出极大的满意,他指示道:“根据四野上级的电文指令,40军需在五月中旬完成渡海并北上返回。鉴于此,我们定于5月10日上午举行进城仪式。我已与冯白驹同志进行了沟通,决定于下午召集团级以上干部召开庆祝会议。请你尽快安排相关事宜。”
根据邓华的指导,杨迪回应说,由于海南岛气温极高,搭建遮阳设施存在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请邓华和冯白驹等领导直接在烈日下工作,对此深感歉意。
针对此事,邓华表示他自己并无大碍,因为大家都在烈日下,这样能更接近人民群众。他还说,不搭建遮阳棚更好,因为这样视野更宽广,重点在于凸显冯白驹同志的形象。这样一来,海南岛的民众就能看到领导他们斗争长达二十多年的冯白驹等同志。
5月10日早上8点,海口市迎来了琼崖纵队的进城仪式。
当日,参与进城仪式的琼崖纵队成员,着装统一,步伐整齐划一。伴随着40军与43军文艺团体管乐与打击乐队的悠扬旋律,他们脚步坚定地穿过海口市街道,个个昂首阔步,受到了海口市民的热烈迎接。
目睹琼崖纵队战士们步伐一致地行进,邓华、韩先楚与冯白驹内心充满了感慨。众人未曾预料,原本仅有游击战经验的琼崖纵队成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显著的进步。
入城仪式完毕后,邓华满身是汗地返回指挥所。见到杨迪,他微笑着说道:“琼崖纵队的战士们参与的入城仪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嗯,你们这边安排得也相当不错,确实让琼崖纵队的战士们感到振奋。”
接着,邓华组织所有人集合,声称要带给众人一个意外之喜。见邓华这般神秘兮兮,众人纷纷投以好奇的目光,满心期待地望着他。
不久,邓华宣布道:“接下来,我们的目的地是海南的一家大酒店,共进晚餐。为大家准备了烤小猪和白切鸡等美食。”邓华话音刚落,众人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一同离开指挥部,朝着预订的酒店出发。
提及此事,组织这样一次聚餐实属不易。当日,邓华提议举行一场庆祝胜利的集会,随后杨迪提出,可以借此机会安排一顿聚餐,以款待琼崖纵队的战友们。
采纳了杨迪的意见后,邓华面露喜色,但随即沉思起来,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他开口道:“考虑到我们兵团前线指挥部仅有三名炊事兵,而他们需要负责一百多人的餐饮,这工作量该如何承担得起?”
察觉邓华欲款待琼崖纵队战士,杨迪走近提议道:“司令,不如去餐馆聚餐如何?”
邓华听闻杨迪的提议,脑海中浮现出党的纪律,回应道:“你的想法太不切实际了。难道我们要去酒店用餐?那成何体统!”杨迪解释道:“司令员,这并非我们要求特殊待遇,而是有历史依据的。记得在解放广州期间,我们也曾在酒店聚餐。正是那次机会,让我们品尝到了烤乳猪、白切鸡和蛇羹等地道的粤菜。”
杨迪所言非虚,然而邓华内心有数,对自己的资源状况了如指掌。对此,他苦笑回应:“虽然话这么说,可我们真的负担得起吗?”
察觉到邓华的态度有所缓和,杨迪开口道:“我已找人打听清楚,咱们这一百多人,安排个十来桌便足够了,一桌预算大约是五六十块银元,总计八百块银元左右应当可以覆盖。此外,这次聚餐,意在双喜临门,既是为了庆祝取得的胜利,也是为40军送行。再者,既然我们来到了海南岛,琼崖纵队的战友们或许会有意宴请我们。但他们条件更为艰苦,资金上恐难以为继。因此,我们不宜让他们破费,不如主动提出由我方宴请更为妥当。”
邓华对杨迪的提议表示赞同。然而,考虑到此次聚餐将耗资八百银元,他提出了疑问:“八百银元毕竟不是个小开销,我们能承担得起吗?”
杨迪说,通过调整空间,能够取出所需物品。因此,邓华特别提醒杨迪,务必确保金额不超过八百银元。
经过邓华的同意,杨迪亲自前往海南最顶级的宾馆。一番商议之后,他支付了300枚银元作为预订金,并告知宾馆经理,务必提供最上乘的餐饮,确保宾客得到妥善款待。
当日,众人齐聚饭店,围坐于预订好的餐桌旁。一道道菜肴陆续上桌,众人享用甚欢,氛围极为活跃。用餐过程中,众人不断向琼崖纵队的成员举杯致意。临近宴会尾声,宋维栻手持酒杯,转向杨迪道:“我以往未曾有机会在这样的大饭店正式用餐,此番真是大开眼界。”
餐后完毕,见同仁们皆感满意,相继步出餐厅,杨迪前往服务台办理结账手续。注意到到场的多为解放军军官,餐馆负责人遂与杨迪攀谈起来。
交谈间,了解到他们的身份为15兵团的司令员、兵团高层指挥官以及琼崖纵队的领导成员,酒店经营者坚决拒绝收取费用,并主动退还了之前预付的三百元定金。针对这一情况,杨迪回应道:“我们不同于国民党的军队,这笔费用我们必须支付,但希望你能适当减少利润。”
最终,经过老板的核算,决定仅收取五百银元,为杨迪节省了三百银元。
返回指挥中心,杨迪向邓华详细叙述了此次聚餐的开支情况及付款流程。邓华听后颇为满意,认为这笔支出相当划算。
【韩先楚:我们一起把这道菜消灭掉吧】
当日午后,邓华抵达40军指挥部,探望了韩先楚与解方等人,并直接赞扬40军在近期渡海攻占海南岛的行动中表现出色,值得提炼经验,为日后解放台湾提供参考。
听闻邓华的发言后,韩先楚和解方均表现出浓厚兴趣。交流一番后,邓华准备告辞。这时,韩先楚和解方笑着提议邓华一同用餐,邓华欣然答应了这个邀请。
用餐时,邓华与韩先楚、解方等人交谈甚欢。不久,桌上出现了一道海南特色菜肴——椰香炖鸡,韩先楚提议道:“大家动筷,一起品尝这道菜吧!”
韩先楚的言外之意,邓华自然领会,他是在为海南战役期间双方的意见不合致歉。邓华认为,在那样的情境下产生分歧实属正常,毕竟大家都是为了解放海南岛而集思广益,并无大碍。于是,他轻松地回应道:“老韩,你这……”
彼时,为对抗撤退至台湾的蒋介石,人民解放军发动了针对金门的攻势,然而结果并不如意,未能取得胜利。这一挫败使得蒋介石认为人民解放军缺乏海上作战的实力,进而增强了他在台湾固守的决心。
除了台湾,蒋介石亦着眼于中国第二大的岛屿——海南岛。为确保海南岛作为“重返大陆”的战略支点,他指令薛岳统率国民党陆军五个军团、部分特种兵、海军第三舰队含一个团的海军陆战队以及五十艘多种舰艇,另有空军的四个中队,配备四十五架战斗、轰炸与运输飞机,总计约十万兵力,于海南岛进行防御部署。
为了守卫海南岛,薛岳巧妙调配兵力,打造了一个全面的环岛防御网络,他将其命名为“薛岳防线”,并向蒋介石保证,这道防线足以阻挡解放军的进攻,让蒋介石宽心。
不久,琼崖纵队收到了中央军委下达的新任务,需协助野战军进行渡海登陆行动。1950年1月3日,他们又接到了华南分局的明确指示,指示中要求琼崖纵队“全力投入,筹备迎接及支持大军渡海作战,旨在解放琼崖”。随后不久,身在苏联的毛主席再次发来指令,强调前线指挥部应在春夏季之间发动解放海南岛的军事行动。
2月份,广州举行了一场军事会议,参会人员包括叶剑英、邓华、赖传珠、韩先楚及李作鹏等高级将领。会议聚焦于解放海南岛的战略规划,经过深入讨论,与会者达成共识,认为推迟进行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更为妥当。
针对此情况,韩先楚判断延迟进攻海南岛对我军有负面影响,因此他未将会议的决定向下层传达,而是依据既定方案,着手准备渡海作战的相关事宜。
数日后,第十五兵团指挥官邓华评估了解放军的渡海装备状况,发现主要依靠的是木制帆船,这类船只对于海上军事行动存在不利因素。基于此判断,他向上级部门发送了电报,提议延后解放海南岛的行动计划。
韩先楚认为,这样的延期并无多大实质性作用。若四月份即发起攻势,借助季风之力,木帆船顺利抵达海南岛应无大碍,因此早些行动更为妥当。
采纳韩先楚的建议后,邓华评估了情况,指出尽管第40军业已整装待发,第43军在李作鹏的指挥下却尚未就绪,故不宜即刻发起攻击。然而,韩先楚仍旧主张第40军可率先执行渡海作战任务,而将第43军安排为后续的渡海第二梯队。
邓华的战略布局中,第43军被定为渡海作战的核心力量,而韩先楚指挥的第40军,其角色在于增强渡海攻击的效能。若采纳韩先楚的提议,似乎会颠倒了主次。基于此考虑,邓华未采纳韩先楚的意见,并希望他能够理解当前的战略考量与挑战。
不过,韩先楚性格极为固执,在这一关键问题上丝毫不妥协,他坚持认为40军应独立发起攻击,并表示会直接向上级,即四野的林罗首长汇报。
邓华被韩先楚的言辞彻底激怒,他高声质问韩先楚:“你究竟愿不愿意承认,是我在进行指挥?”韩先楚同样提高音量回应:“我只遵循正确的命令!”
随即,两人意见不合,各自向林罗首长发送了电报,表达了各自立场。不久,林罗首长回复了两人,表示赞同邓华的看法,决定按原计划执行渡海作战任务。
然而,此事并未画上句号。进入四月,韩先楚频繁造访海边,他一边亲自督导40军的渡海演练,一边凝视着海面上吹拂的季风,内心充满遗憾。紧接着,韩先楚屡次向兵团及第四野战军的高层发电,提议把握谷雨前季风的有利时机,展开渡海战役。
韩先楚的坚决主张促使林彪向毛主席转达了他的看法。收到电报后,毛主席深思熟虑,认同了韩先楚的观点,随即作出决策,批准即刻启动解放海南岛的军事行动。
4月10日,经毛泽东同志的同意,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执行渡海战役的指令。随后,在4月15日,韩先楚与邓华两位将领就渡海战役的相关事宜再次产生了意见分歧。
接着,邓华召见了40军的侦察科长郑凡,询问当前的风向情况。郑凡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无法确切说有北风,但我确信现在没有南风,如有误判,我愿承担全部责任!”鉴于这一答复,邓华随后做出了进行大规模渡海作战的决定。
接到指令后,韩先楚即刻指令第40军上船,启程前往海南岛。韩先楚亲自指挥,第40军首先突破了薛岳构建的“伯陵防线”,并与后续部队配合,成功解放了海南岛。多年后,当罗荣桓谈及解放海南岛的战斗时,他提到:
海南岛战斗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依然取得了佳绩。整个行动由15兵团统一协调,不过在具体战术指挥层面,韩先楚同志发挥了关键作用。
6月25日,朝鲜冲突爆发。进入7月,毛泽东主席作出决策,调整军事部署,原第13兵团机关更名为第15兵团机关,并转往广州。同时,第15兵团机关的名称变更为第13兵团机关,负责率领第38军、第39军和第40军前往东北地区。这些部队与第42军以及炮兵、工兵等特种部队合计25万人,共同构成了东北边防部队。毛泽东指定粟裕担任这支部队的司令员与政治委员双重职务,而邓华则被任命为第13兵团司令员与政治委员。
10月8日,中国志愿军宣告组建。彭德怀出任司令员与政治委员双重职务,邓华则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及第一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一职由洪学智与韩先楚共同承担,解方被指定为参谋长,杜平则负责政治部主任的工作。他们率领部队进入朝鲜,参与抗美援朝的战斗。
邓华与韩先楚等昔日战友再度并肩作战,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取得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