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明白:把钱借出去,90%你到死都要不回来

2025-08-22 05:52 70

借钱一时爽,讨债火葬场!90%的人到死都收不回这笔"情谊税"

"老张,就借两万周转,下个月发工资立马还你!"李强说这话时眼睛亮得跟探照灯似的,就差没把"诚信"两个字刻在脑门上。老张看着这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心一软就把养老钱转了过去。结果呢?三年过去了,李强朋友圈天天更新,新买的宝马X5晒得那叫一个勤快,可那两万块钱就像掉进黑洞似的,连个响儿都没听见。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阵子热搜上那个明星借给闺蜜300万要不回来的新闻。当时评论区可热闹了,有人说:"这哪是借钱,这是给闺蜜买了个永久VIP会员啊!"要我说,现在这世道,借钱就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感情,输的是真金白银。

你们发现没有?借钱的人个个都是影帝级别的演技派。借钱时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等你要他还钱的时候,好家伙,直接给你表演人间蒸发。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朋友圈还把你屏蔽了,搞得跟特工接头似的。最绝的是那种理直气壮型的:"不就欠你点钱吗?天天催,烦不烦啊!"听听,这逻辑,欠钱的倒成大爷了。

我认识个开小超市的王叔,前脚刚借给亲戚五万块钱救急,后脚就看见那亲戚朋友圈晒马尔代夫度假。王叔气得血压直冲180,在医院躺着的时候,那亲戚拎着个果篮来了,开口就是:"哥,最近手头紧,你那钱再宽限几天..."王叔说当时要不是手上还插着点滴,真想抄起果篮砸过去。

现在更绝,移动支付让老赖们玩出了新花样。以前躲债还得东躲西藏,现在直接给你玩"电子消失术"。消息已读不回是基本操作,更狠的直接把你删好友。有个网友说他催债催了半年,最后收到条系统提示:"对方开启了好友验证",这手速,打游戏的时候怎么没见这么快?

为什么说90%的借款都要不回来?这里头有个特别气人的心理学原理,叫"禀赋效应"。简单说就是钱一到别人口袋里,他就觉得那是自己的了。就像你借给同事的充电宝,最后都成了他的私人财产。再加上咱们中国人特别讲究面子,总觉得催债伤感情,结果呢?惯出来一堆专业老赖。

最惨的还是那些中老年人。年轻时讲义气,老了才发现那些拍胸脯的保证,都变成了养老金的窟窿。我认识个刘阿姨,省吃俭用借给侄子十万块钱结婚,现在自己生病住院,家族群里安静得跟午夜停尸房似的。

现在聪明人都学精了。借钱?行啊!电子借条签起来,还款日期写清楚,到期自动扣款。这不是冷漠,这是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的善良变成他的提款密码。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儿,你们知道为什么银行放贷都要抵押吗?因为他们太懂人性了!下次再有人找你借钱,不妨学学银行的智慧——要么押车押房,要么...让他先把这篇文章背一遍。

(看到这儿的朋友,是不是也想起某个"忘了还钱"的熟人?来来来,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点赞最高的那位,我送你本《民间借贷法律指南》——这可比催债公司管用多了!)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5日]

本文案例均来自真实网友经历,人物姓名已做化名处理。文中提及的心理学原理参考自《行为经济学》相关研究。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