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牒废了还不够,佛协再出重手!释永信的下场,比我们想得更惨

2025-08-19 04:10 89

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注销了释永信的戒牒。这意味着什么?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个冷冰冰的名词,但在佛门里,这相当于**身份证+执业证双双作废**,此生别想再踏进佛门半步。当时很多人以为,这已经是重判——没了戒牒,释永信不过就是个脱了袈裟的普通人。可没想到,10天后,也就是8月7日,中国佛教协会又一次出手,发了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标题是——《坚持以戒为师 推动我国佛教健康传承》。文章没有点名骂人,却字字指向释永信。这一次,他们抛出了两个极重的字——果报。

佛教协会动真格了别小看这两个字。果报不是网络段子里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是佛教核心教义之一: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而且,果报分三类:• 异熟果:造恶业堕地狱、饿鬼、畜生三道。• 等流果:杀生者短命多病,偷盗者贫穷困苦。• 增上果:恶行导致环境、生活整体恶化。更狠的是,它还有现报、生报、后报之分——有的当场应验,有的来生偿还,有的隔几世才找上门。佛教协会这次直接提果报,等于宣布——不仅法律要收拾他,佛门内部也要让他付出代价,而且很可能是现报,当下就动手。这不是空话。戒牒都注销了,接下来就是全面剥夺佛门身份和社会影响力。5字之差,彻底撕掉体面8月7日那篇文章,还有个细节杀伤力极大——释永信的头衔没了。刚出事那天,佛教协会的通报里还称他是少林寺住持释永信,留了几分薄面。可最新的发文里,只剩下冰冷的三个字——释永信。那5个字——少林寺住持——消失了。在宗教体系里,这不仅是去职,更是彻底驱逐。一旦去掉住持身份,他就和少林寺、千年古刹、国际声誉彻底脱钩,只剩下一副被舆论剥光的真实面目。

老方丈的遗愿,迟到了多年更讽刺的是,早有人看透了他——他的师父、上一任少林寺方丈释行正。这位老方丈一生守戒,对弟子要求极严。早在释永信年轻时,他就发现了徒弟的野心和俗气,甚至一度开除过释永信的僧籍,还留下遗言:“此人不可接班。”可命运兜了个大圈。释行正去世后,寺内权力空档长达12年,复杂的利益博弈让释永信重新回到核心圈,最终坐上了方丈宝座。可以说,他不是凭戒德赢的,而是凭手腕、关系和一套很现代的经营思路。丑闻不断,却年年过关早在2011年,他就陷入桃色丑闻,有人爆料他在扫黄行动中被抓,少林寺回应说是女施主精神咨询。接着,又有包养北大女生、海外私生子的传闻,每一次都是媒体热闹几天,然后不了了之。2015年,一个自称释正义的少林弟子实名举报他有情妇、有孩子、贪腐敛财。可依旧没掀翻他。为什么?因为他的护体光环太强——少林寺是世界名片,他是代言人。只要名片还值钱,没人敢轻易撕碎。

直到2025年,保护网塌了今年,他的问题终于摆上台面——不仅是贪财,更是破戒:沉迷女色、家族敛财、纵容亲戚在村里开会馆、办学校、嚣张跋扈。村民甚至爆料,他大哥去寺庙空手而来,回去时拎着鼓鼓囊囊的黑袋子,从此敢在村里耀武扬威,疯狂投资,还扬言拆村建寺。面对这些质疑,他过去总用一句话打发:“佛教讲不辩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可这次,不辩也没用——账号停更、官网删名、戒牒注销,接着就是佛教协会公开宣布果报伺候。

佛教协会的狠话协会在文中直接点名:“释永信之流,对戒律毫无敬畏之心,追名逐利、贪图享乐、肆意破戒,乃至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既断送个人前途,又令整个佛门蒙羞。”这不是内部批评,这是公开定性。下一步,他不只是退休和尚,而是涉嫌违法犯罪的社会人,要面对的是法律和佛门的双重清算。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释永信的坠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少林寺这面招牌被他搞得灰头土脸,整个佛教界的形象都受了牵连。佛教协会说得直白:“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意思就是,破了戒,就别谈修行,更别想传承。他的贪欲,让千年古刹变成了商业舞台,也让出家人的清誉变成了段子。

写在最后:从戒牒注销、称呼变化,到佛教协会的第二次重锤,这条路已经走到尽头。对释永信来说,这不是一次风波,而是彻底的清除。对他的师父释行正来说,这或许是迟来的安慰——自己当年的担心,如今全都应验。而对公众来说,这是一堂活生生的课——不管披着什么外衣,若贪欲作祟,早晚会露出原形。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