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野心膨胀欲取代毛主席,徐向前直言:你差得太远!

2025-08-09 13:12 65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当时,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拥有8万余人,而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经过艰苦长征,仅剩1万余人,装备简陋。面对这样的实力对比,张国焘内心开始膨胀,认为中央红军“不行了”,自己理应掌握更大的领导权。

会师后的权力博弈

两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张国焘表面上表示赞同,但私下却打起了自己的算盘。他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开始向中央索要更高的职位,甚至提出改组中革军委,由自己担任军委主席。

为了争取支持,张国焘私下找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试探他的态度。徐向前在军中威望极高,如果他能支持自己,张国焘的胜算将大大增加。

然而,徐向前听完张国焘的“宏图大略”后,毫不犹豫地摇头说道:“老张,你想得太简单了。毛主席的威望和战略眼光,不是你能比的。红军的未来,必须由中央统一领导,你现在的想法很危险。”

野心膨胀,另立“中央”

张国焘没想到徐向前会如此直白地拒绝他,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但他仍不死心,继续游说道:“向前同志,现在形势不同了,中央红军损失惨重,而我们兵强马壮,理应由我们主导革命方向!”

徐向前毫不客气地回应:“兵多不代表正确!毛主席带领红军突破重围,他的战略思想已经得到实践检验。你想另搞一套,只会让革命遭受更大损失!”

遭到徐向前的坚决反对后,张国焘仍不甘心。1935年10月,他公然违抗中央命令,执意率军南下,甚至另立“中央”,自封主席。然而,南下的红四方面军遭遇惨败,损兵折将,张国焘的威信一落千丈。最终,他不得不取消“第二中央”,重新北上与中央会合。

叛逃投敌,身败名裂

1938年4月,张国焘借祭拜黄帝陵之机,叛逃投靠国民党,彻底背叛革命。而徐向前则始终坚定地站在毛主席一边,成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启示:真正的领袖靠的是智慧和民心

张国焘的失败证明,真正的领袖不是靠人多势众,而是靠正确的思想和人民的拥护。毛主席的远见卓识,最终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而张国焘的野心,终究敌不过历史的洪流。 #毛泽东#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