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兴昌崇明建设镇浜镇人,曾任2年生产队长。1975年初涉教坛,中师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首届上海市优秀园丁奖、海岛十佳教师、区优秀政协委员。区文史资料研究会会员,偶有小品跻身《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教育》等。2004年起借调教育局机关工作至退休。©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
壮志凌云 铁血忠魂
——抗日英雄沈鼎台事迹简介
志存高远、功勋卓著而声名远播的沈氏三杰,个个英雄、人人好汉。三弟鼎台国难当头投笔从戎,教育救国、抗日杀敌、教书育人的辉煌人生,为人称道,使人感慨,令人敬佩!
一、二哥伏击倭寇 三弟火线入伍
话说1938年3月18日,耀武扬威的日本侵略者刚踏上崇明岛,就被一阵乱枪打得人仰马翻晕头转向……就在鬼子恼羞成怒、没头苍蝇似地疯狂追杀抗日志士时,新河镇向北一条坑坑洼洼的小道上,有个瘦薄年轻人使劲推着独轮车费力前行……
明明是书生模样,怎么成弯腰曲背车夫了?原来,海桥港方向密集枪声,及日本鬼子正登陆的信息,使正在竞存小学任教的沈鼎台(沈阶平)蓦然心头一紧,就忙向校长请假后奔向附近的新河镇民众教育馆……因为鼎台心知肚明:那枪声一定是率领港口巡逻队日夜轮班蹲守的二哥鼎立(沈仲彝),打小日本一个措手不及。而二哥在这里还珍藏着视为身家性命的枪支弹药,无价之宝一定要尽快转移!于是鼎台大步赶去,把20多条枪及子弹装进大麻袋,裹上棉被,向邻居借了辆独轮手推车,就推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满满一车,赶向外婆家所在西北方的谢家镇……
当大汗淋漓的鼎台刚停下喘着粗气卸车时,突然咚咚咚扑过来几个年轻人,惊骇不已的鼎台定睛一看,居然是同样气喘吁吁的二哥他们,转惊为喜。鼎立看到弟弟把满满一车雪中送炭的东西,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于是大家连忙妥善保管……
在没有事前商定,也完全不可能应急联系的情况下,竟如此不期而遇,或许唯有以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下的心灵感应,才可解读吧。而鼎台也就在这非同寻常的日子,以义不容辞挺身而出的超乎寻常“投名状”,当场就地正式“入伍”,加入“沈队”。
威名远扬沈氏三杰中的三弟鼎台,是大哥鼎法、二哥鼎立的生母1914年不幸患病去世2年多后,父亲再娶的妻子1918年所生。良好的家风,特别是勤劳、善良、知性、厚道的后母,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倾情培育,使得同父异母三兄弟自小亲密无间,大哥二兄更对小弟无微不至。从鼎法、鼎立把鼎台外婆家一向视为自己外婆家,鼎立把外婆家及附近,作为两年多海岛艰苦卓绝抗日游击战的其中一个根据地……就可见一斑。而枪林弹雨携手并肩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十多年,哥哥们对弟弟严格要求、悉心关怀的事例,不胜枚举。
二、坚持海岛抗战 杀出一片天地
民本中学高中毕业的沈鼎台,在游击队中无疑是极为稀见的秀才。但他从普通一兵起步,哥哥们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成用之不竭的能量块,不忘初心不畏困苦不怕牺牲……使允文允武鼎台,腥风血雨百炼成钢,逐渐成威震敌胆“沈队”冲锋陷阵的骁勇虎将。
多次吃足“沈队”苦头的鬼子不甘失败,处心积虑着剿灭心头之患。1938年11月17日,日寇获悉沈鼎立正带队在家乡浜镇宣传抗日,就出动300多日伪军气势汹汹扑去报复,搜不到游击队员,就将民众赶到附近浜镇小学架起机枪胁迫,还扬言不说出“沈队”下落就放火烧镇。危急关头虞姓老汉挺身而出把鬼子引到小竖河江滩,顿时滩涂上牛棚鸭棚在日军火力下化为灰烬,可游击队踪影全无,日寇枪杀虞老伯时响起瞿犊、沈鼎法率领游击大队的密集枪声,猝不及防鬼子溃不成军。当敌人增援的兵舰向游击队开炮、瞿犊果断下令撤退时,心明眼亮鼎台发现一所民房里隐藏着一股日军,拒不投降就率领战友一阵手榴弹,再加上火攻把残敌全部送上西天!
1939年9月底“崇总”整编,小有名气五七中队编为沈鼎立第二大队第一中队,沈鼎台任中队长。当年10月,鼎台率队参加茅珵指挥的双港阻击忠义救国军,奋勇杀敌;1940年7月初,沈鼎台率队在侯家镇东公路埋地雷伏击,10余名日军当场见上帝。第二天沈鼎立获悉敌军大扫荡情报,就下令一中队伏击,游击队放过前几辆车后,引爆地雷,然后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射出,大获全胜。有勇有谋的鼎台带领一中队在附近的候家镇到新开河段频频伏击,一时间逼得鬼子在县城与堡镇间,宁愿乘船来往,也不敢军车上路。
不甘失败的日寇鼓励伪乡镇长等密报、领捉游击队员,重金之下汉奸活动猖獗,化整为零游击队有战士遭捕被杀。为精准反击必先查明汉奸,很快侦察到蟠龙镇的施善其等甘心当暗探为虎作伥,鼎台就率队把害人精处决。得悉家住桥镇的张姓暗探利用走亲访友,打探抗日志士信息后向日军密告领赏。在一个五更天沈鼎台等将这罪大恶极敌探击毙其宅上,消除一大隐患,震慑一群败类,鼓舞一方百姓。
三、移师苏中热土 纵横通海沙场
1940年夏秋之交,疯狂日寇令人发指大烧杀时期,在与总队部失去联系下,为保存崇明抗日力量,沈鼎立毅然带队北撒与大哥汇合。11月6日“崇总”整编为崇启海常备旅二团,沈鼎台任一连连长;11月30日整编为苏四区游击总队第三旅六团,副营长沈鼎台兼一连长。同年12月掘港保卫战中,鼎台率领的一连一如既往被两位哥哥安排在风口浪尖,冷静指挥、英勇善战杀敌无数,还与二营联合攻下敌人指挥部,名不虚传的尖刀连功勋卓著。1941年5月崇明子弟兵整编入新四军一师三旅,鼎台在两位哥哥挂帅的六团任副营长兼一连长;后在崇明警卫团,一如既往是中流砥柱排头兵。
1943年穷凶极恶日寇多路出动分进合击反复搜剿,通海抗战陷入极其艰难境地。危急关头崇启海家喻户晓抗日英豪沈鼎立竟率队叛党投敌,顿时人心惶惶。原本动摇不定乡镇长趁机投向日伪,游手好闲地痞流氓或公然通敌,或强行摊捐派款为非作歹……就在甚嚣尘上之际,不到一个月通海竟有30余作恶多端敌伪警、宪、特及伪乡镇长,不是挨刀饮弹暴毙,就是横尸街头巷尾。打水鱼头痛,同流合污的闻风丧胆……
原来,通海行署领导有先见:沈鼎立他们“哗变”投敌,嚣张顽敌势必更嚣张,于是未雨绸缪,从崇警团抽调20余精兵强将组建精干短枪队,伺机歼灭首恶分子。鼎台就成精悍团队实际负责的二把手,制订了周密计划,神出鬼没短枪队掐准时机锄奸反特,于是在猖獗敌人疯狂“扫荡”的险恶背景下,机动灵活精悍短枪队,昼伏夜出飘忽不定,有的放矢斩爪截牙“掰蟹脚”,一个个依附敌伪抢劫绑票横行乡里,群众切齿痛恨的土匪恶霸铁杆汉奸,齐刷刷呜呼哀哉。短枪队在声东击西零敲碎打基础上混进敌据点,把伪乡镇长、维持会长、清乡主任等一锅端,使更多不法分子惶惶不可终日。鼎台与短枪队队员们又探讨出抛饵钓鱼、赶鸡入窝等方法,其中扎粽子法是将恶贯满盈汉奸特务捆结实后丢进河里喂鱼。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日伪眼皮底下沈鼎台短枪队出神入化反特锄奸杀鸡儆猴,敌特不敢下乡,两面派乡保长改为提供情报送子弹……1943年9月29日沈鼎台率12个精壮队员,光天化日在海门县城热闹地段虎口拔牙当街毙伤伪军警多人,又高呼抗日口号抛撒传单。短枪队大白天大闹海门城,使日伪大本营鸡犬不宁,进一步挫敌锐气灭敌威风,给水深火热中群众极大鼓舞。
小小短枪队发挥大威力,有效保障了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遏制了伪化趋势,通海行暑的茅珵、沈鼎法等主要领导为有这么一个赴汤蹈火拔除一颗颗钉子、智勇双全铲除一个个毒瘤的好弟弟带出来的短枪队而骄傲。
四、区长队长一肩挑 管理打仗双辉煌
富有知识贮备又屡经战火历练还在“抗大”新四军分校半年深造,进一步提升了综合能力的越发成熟的沈鼎台,被任为通八区区长。战争年代地方工作千丝万缕又千变万化,成为千家万户父母官后,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千难万险,一区之长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凝心聚力面目一新。
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多年耳濡目染中鼎台对大哥注重宣传文化工作收到奇效钦佩不已。顽敌猖獗局势紧张,沈鼎台组织、带领工作组深入各乡、村召集群众,列举惨无人道鬼子滔天罪行,告诉大家日寇铁蹄下做亡国奴是活不下去的,团结起来与日伪斗才有活路出路……传承民族气节,安定群众情绪,激励抗敌斗志,大家纷纷表示不屈服不顺捐,青壮年更是积极加入民兵组织,投身抗战活动。
传唱歌谣,激发热情为在十分艰难环境中振奋群众精神,凝聚抗日力量,高中毕业、教师出身的一区之长,大力倡导且身先士卒下以家庭农宅、田园地头为阵地,组织教唱简单直白通俗易懂抗日歌谣。尽管大多农民只字不识,但似乎男女老少都天生音乐细胞,热情高涨群众你呼我应随处响起传唱声:“抗战号召传四方,唤醒了各地村庄,人人上阵打东洋……”为动员青年保家卫国,就唱起了“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并告诉大家“新四军和老百姓,心连心鱼水情。万众一心团结紧,东洋鬼子全杀尽!”一首首小调传来唱去一呼百应。歌声琅琅群情激昂,被长期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传递出去,丰富了生活、活跃了氛围、鼓舞了斗志,群众觉悟大提高。
发展生产,解决温饱民以食为天。在兵荒马乱时期保障一方百姓不因忍饥挨饿、贫病交加而在死亡线挣扎,是民主政府一大相当重要又十分艰难工作。鼎台在竭力维护农民利益、调解农户纠纷、防止粮食资敌、征收公粮等工作中想方设法,又组织开展大生产和增产节约运动,组织青壮年到芦苇荡捕鱼虾、捉青蛙、抓螃蟹,多方努力使百姓生活得以改善,特别是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度过饥荒,深得人心。
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当时通海各区都建武工队并由区长任队长。文武双全沈鼎台把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和锄奸斗争融为一体,引导武工队员时不时到敌人据点附近放几枪、扔几颗手榴弹,搅得日伪日夜不宁。为民除害总是首当其冲的鼎台,借用短枪队经验,组织有生力量把一心投靠日寇、欺凌百姓的地痞流氓汉奸,冷不防处以极刑斩断魔爪,使反清乡反扫荡、反保甲反封锁、反抢劫掳掠、反伪化伪捐、反抽捉壮丁、反奸淫烧杀等斗争,都取得胜利,有效保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
发动群众,拆除篱笆大规模“清乡”开始时日伪就地掠夺大量材料,又从苏南运来500万根碗口粗毛竹和大批木料,筑起绵亘200余公里封锁线,每隔三五里建碉堡设瞭望哨,大小检问所100多处,画地为牢妄图把抗日武装剿灭在“清乡”圈内,老百姓生产、生活极端困难……为使日寇险恶用心落空,沈鼎台择机组织反击。1943年的一个半夜在苏中四分区统一指挥下,15000多青壮年在280多里篱笆封锁线上集中破击。鼎台大力组织发动,又带武工队加强警戒,还组织宣传队鼓劲:南边田北边家,竹篱笆硬分家。良田荒芜没法种,种好的收不到家。大家一条心,齐心拆篱笆!生动形象歌谣激起大众更大干劲,砍的砍、拉的拉、拔的拔,竹篱笆争先恐后土崩瓦解,把竹杆堆成一条长龙后一声令下,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根根毛竹在烈火中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犹如一阵阵惊雷,日伪苦心经营篱笆封锁线,顷刻间成一条火龙。敌人眼皮底下的声势浩大“拆墙脚”行动大获全胜。
五、勇士驰骋疆场 儒生回归杏坛
从1938年3月18日毅然投身在本岛打响反抗日本侵略者第一枪的二哥鼎立成“沈队”一员起,鼎台在党的教育两位哥哥引领下,烽火硝烟中总是如下山猛虎、出海蛟龙,是大兄二哥麾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急先锋,生死与共中铸就既有一门三杰共同特色也具个人特点的辉煌。
抗战时期从普通一兵起步无论担任中队长、连长、副营长、营长,还是崇明警卫团教导员,在哥哥们响鼓重敲下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文武全能、智勇双全鼎台,身先士卒攻城拔寨,所向无敌颇有建树。担任区长后攻坚克难政府工作风生水起,武工队活动连战连捷。抗战后期调任当地最大也是日伪最猖獗的汇通区区长,鼎台在积极进取中破解难题攻克难关,留下了智取张芝山、痛歼日伪军等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经典战例,谱写了一首首同心协力抗顽敌、携手并肩铸辉煌的感人协奏曲。
解放战争时期沈鼎台担任南通警卫团党总支书记、教导员,团军工科科长;历任崇明县军事工作委委员、江南工作委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等职,岗位几易,忠心一颗。1947年3月曾任崇明县办事处主任的倪瀛,为重要任务而从苏北到上海,恰与启东2个顽乡长偶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双臂不如四手而被扭送到老闸警察分局。苏北党组织急派东南行署联络科长沈鼎台,专程到上海营救,四处奔波一无所获时寻找到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大哥鼎法。三弟求助后,斗争经验极丰富、三教九流路路通的鼎法,当机立断不惜一切救同志,通过多方关系打通一个个关节,还寻找种种借口三次大摇大摆进入戒备森严特务机关,探望受尽折磨战友且统一口径。就这样兄弟同心下于6月7日将满身疮痍的倪瀛从监狱接出……倪瀛解放后在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任上颇有作为。
不知是初心不忘还是知人善任领导成人之美,国难当头弃文从武的沈鼎台,枪林弹雨中摸爬打滚十多年后,被组织安排到教育岗位,历任苏南公学班主任、队委主任,苏南荣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江苏省第一革命残废荣誉军人速成学校校长、江苏省革命残废荣誉军人速成总校教育科科长……1957年荣归故里后,崇明中学副校长任上倾心尽力造福乡梓,为海岛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1984年享局级待遇光荣离休,1993年10月病故。辉煌一生,崇高形象,永远镌刻在父老乡亲心头!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视 觉: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Copyright © 2014 - 2025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