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丽案简直就是舆论场的"量子纠缠"实验——案件刚曝出时全网都在高呼"枪毙人渣",等所谓的"反转证据"流出后,同一批人又开始刷"女人说话不可信"。最讽刺的是某知名女权博主,上午还在组织线上声讨会,晚上就发文《警惕MeToo运动被滥用》,立场切换之流畅让人怀疑是不是装了思维滑轨。这种非黑即白的集体癔症,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批判的武器代替了武器的批判"。当然贞操观是中国社会遗留下来的文化智障,崔是个斗士,为了自己能够自信坚强的生存!
当西贝因为预制菜被全网讨伐时,罗永浩却展示了难得的辩证法思维。他在直播间直言:"我反对的不是预制菜工艺,而是企业藏着掖着的态度。"随后带着观众深扒供应链,用SC认证和HACCP体系等专业标准,把情绪化批判拉回事实轨道。这种"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考方式,在当下"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网络环境中,稀缺得像沙漠里的冰镇汽水。
教员的《实践论》早就为我们准备了思维疫苗。培养判断力要从三个维度入手:
调查研究是破除偏见的特效药。遇到热点先问"事实是什么"而不是"我觉得怎样",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那样深入一线。我上次写外卖员生存状况,跟着跑了三天单才动笔,结果评论区都说"终于看到不说风凉话的"。
具体分析要像解剖麻雀。预制菜问题要区分工艺安全和商业诚信,性侵案件要辨别事实真伪和制度缺陷。记住《矛盾论》说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实践检验是终极裁判官。每次写完稿子先晾三天,用"回头看"的态度反复推敲。这半年来我养成了保存初稿的习惯,现在翻看当初那些"爆款文",简直想给每位读者退款。
在这个观点比事实跑得快的年代,教员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比任何鸡汤都管用。崔丽丽案的舆论翻车和西贝预制菜的争议都在证明:当我们急着站队时,往往已经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不如学学辩证法,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思维公式刻进脑回路——毕竟,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手持真理幻觉的复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