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宁9月9号那一跳,说是三级跳,还不如说是“翻身仗打到人家祖坟”。
那天热搜炸开锅,连我妈都在饭桌上突然冒出一句:“那谁,刘宇宁,成正剧男主了?”
我夹着豆腐脑差点掉地上。
想想以前,还不是在手机屏幕那头刷他直播,唱着东北口音的流行歌,弹幕飞得比子弹还快。
谁会想到,这货能和王骁正儿八经地在《我来自北京》里站C位?
这跨度,搁咱村的篮球场上都得被裁判吹个技术犯规。
网上的嘴,还是老配方。
有人说他靠资本。
有人说他长得一般、年纪不小、气质不高级。
说白了,意思很直接:你凭啥?
但这年头,娱乐圈有几个真靠“凭啥”活着?
你以为资本想捧谁就能捧起来?
要真那样,怎么不见流量小生挤破头去抢正剧?
导演组面试几十号人,最后偏挑了个网红出身的东北大哥,难道真是“命里带剧本”?
说到王骁,必须插一句。
他戏龄比刘宇宁岁数都大,选本子挑得比挑对象还挑剔。
行业里流传着段子:跟他对戏演砸了,他能用眼神把你原地送回老家。
可这回,他乐呵呵地和刘宇宁组CP。
你说不是看中了点啥?
这事儿要搁体育圈,大概就是C罗肯跟个业余球员踢一场,还能拍肩膀喊兄弟。
再倒着说说三年前。
刘宇宁那会儿还在短视频里唱歌,评论区有多狠,大家懂得都懂。
啥“气质网红”“唱功平平”“戏路窄”,全给他安上了。
看着那些弹幕,我都替他揉了揉膝盖。
可等到《长相思》爆了,豆瓣评分直冲8分,观众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地把剧追烂。
和孙杨被人盯着游水花是不是兴奋剂,真有点异曲同工——你不服,但你得看。
正剧,不是随便谁都能撑起来的。
《我来自北京》这种题材,剧组试戏能试到天亮。
据说有业内人直言:“谁能撑得住这戏,得有两把刷子。”
偏偏刘宇宁这种“普通人”,把角色的憋闷、倔强和小人物的心思,演得像身边人。
观众要的就是真实。
数据不会骗人,长相思播出时在线讨论量直接翻倍。
对比下近两年剧集口碑,能稳住阵脚的男主,真不多。
娱乐圈的三级跳故事不少。
王一博、张艺兴这些,都是被骂着熬出来的。
可刘宇宁,活脱脱是被网友拿放大镜和显微镜一起盯着的。
上一次这么多人盯着一个“网红变正剧”,还得追溯到李现那会儿。
李现靠《亲爱的热爱的》突然爆红,可后面能不能接得住流量,就得看有没有真家伙。
刘宇宁这回,算是用数据和口碑给自己加了个buff。
观众有时候像楼下的老大爷,喜欢站在阳台上看谁家在吵架。
别人出点风头,立刻举着放大镜喊:“看,这不就蹭流量吗?”
可现实哪有那么多剧本可循?
正剧市场本来就是个修罗场,流量、颜值、演技、资本,锅里搅一搅,谁先糊谁先下桌。
刘宇宁这回能端上桌,真不是运气。
你不信,去翻豆瓣、知乎、微博,风向说变就变,稳得住才是真的硬。
说到这里,得聊聊正剧男主的门槛。
流量剧靠粉丝,正剧靠本事。
王骁这种老戏骨,圈里人都知道他挑搭档比选房子还难。
这回他点头和刘宇宁合作,业内都说有门道。
导演组也不是傻子,试戏几十遍,最后还不是看中刘宇宁身上那股“死磕到底”的劲。
说到底,这年头观众越来越精,不好糊弄。
再扯一点,娱乐圈和体育圈其实像极了。
还记得李娜吗?
当年被骂脾气大,结果一场大满贯,把所有冷嘲热讽怼回去。
运动员拼的是成绩,演员拼的是角色和口碑。
你看今年国产剧市场,正剧评分过8的没几个。
刘宇宁这波,属于“泥潭里打翻身仗”的典型。
其实正剧市场风向变了。
观众早就不吃流量那一套,开始追求故事的真实感。
刘宇宁这次的逆袭,说到底,是演技和内容的胜利。
说他“普通”,还真对。
他能把小人物的挣扎演得像你我身边的朋友。
正因为这种真,才有了话题度,也让SEO关键词“刘宇宁转型”、“正剧男主逆袭”刷上了热搜。
你说未来还会不会有“泥腿子”逆袭?
我一点不怀疑。
观众的心思比天还难猜,但谁把角色演活了,谁就有饭吃。
娱乐圈没圣诞老人,翻红靠自己。
下一个刘宇宁在哪里?
说不定就在直播间里唱歌、被网友群嘲的那个小伙子身上。
说到这儿,想问问你们,娱乐圈的“逆袭三连跳”会不会越来越多?
还是流量、资本、脸蛋老三样继续当道?
评论区咱们唠唠嗑,别光站在阳台上看热闹,来点真情实感,看看谁才是下一个逆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