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商人郑坚江的第三次上市冲刺来得并不容易。
2025年7月16日,奥克斯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尝试。
中金公司作为保荐人,将这家年营收近300亿的空调企业再次推向资本市场。
从汽修工到百亿富豪,郑坚江用了三十年。
初中毕业的他最早在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后来创办仪表厂,最终把奥克斯做成空调行业第四大品牌。
如今64岁的他控制着公司96.36%的投票权,家族财富超过200亿元。
奥克斯的发家史充满争议。
1990年代,空调还是奢侈品,春兰、格力占据中高端市场。
奥克斯用低价策略撕开缺口,宣称价格比进口品牌低60%,比国产品牌低30%。
2002年发布的《空调制造成本白皮书》更是把1.5匹空调定价1880元,直接引发行业价格战。
这种打法让奥克斯五年内冲到行业第四,但也埋下隐患。
格力电器董明珠多次公开指责其"恶意竞争",两家恩怨持续十年。2013年董明珠控诉奥克斯挖走格力核心技术团队,2015年起双方专利诉讼不断。截至2023年4月,奥克斯在27场官司中全部败诉,其中2020年一场官司被判赔偿格力4000万元,创下行业纪录。
财务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奥克斯营收从195亿增长到297亿,利润从14亿增至29亿。但亮眼数据背后藏着隐忧:毛利率长期维持在21%左右,远低于格力和美的;2024年海外收入中自主品牌占比不足20%;截至2024年9月负债率高达84.6%,流动负债净额24亿元。
更引人关注的是上市前的突击分红。郑坚江家族在IPO前分走37.9亿元,几乎掏空两年利润。这种操作在港股市场并不罕见,但结合高负债率看,难免让人担心企业资金链健康度。
技术短板同样明显。面对全球碳中和趋势,奥克斯多数机型仍采用传统制冷技术。2022至2024年研发投入仅占营收2%到2.4%,不及同行一半。在格力研发投入超100亿、美的超120亿的背景下,奥克斯的技术追赶显得力不从心。
市场格局正在变化。随着消费升级,价格战效果越来越有限。奥克斯需要证明自己不只是会打价格战的搅局者,而是能持续创新的实力派。这次港股IPO或许是个转折点,但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故事。
空调行业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价格比拼。能效标准提升、智能家居融合、海外市场拓展,每个环节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对郑坚江来说,第三次上市尝试不仅是融资机会,更是重塑企业形象的关键战役。
二十年前靠低价杀出血路的奥克斯,现在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除了便宜,还能给消费者什么?答案可能决定这家企业未来能走多远。